酱香型白酒的第一性原理

2024-09-19 白酒文化 万阅读 投稿:本站作者

酱香型白酒的第一性原理

公元前4世纪,著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形而上学》中提出了“第一性原理”——“任何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它是一个根基性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缺省,也不能被违反。”第一性原理,好像一棵参天大树的地下根系:尽管很少有人会关注到繁茂枝干下的树根,但它却决定着大树的一切生命活动。

      关于第一性原理,在科学技术领域,“钢铁侠”埃隆·马斯克是这么认为的:“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学的方式看待世界,一层一层拨开事物的表象,看到其中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一层往上走。通过第一性原理,把事情升华到最根本的真理,从最核心处开始推理。”在他看来,只有找到事物的第一性原理,才能看清本质,进而从根基上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酱香酒的第一性原理(品类本质),是风味物质的复杂性和适量饮用的舒适性。这一品类本质的根本原因在于酱香酒生产酿造的正宗产区、苛刻原料、复杂工艺、长期储存和精心勾调。酱香酒的高品质基因,满足了中国白酒高端消费客群“健康饮酒、饮健康酒”与“喝好一点、喝少一点”的应用场景诉求。加之贵州茅台集团长期给予酱香酒的价值赋能和品类传播,共同构成了酱香酒赛道长期向好的本质逻辑和核心动能。

风味物质的复杂性      对于酱香型白酒风味物质的研究,始于1959年的茅台一期试点,研究人员采用化学方法定量分析了茅台酒中总酸、总酯、总醛等成分,开启了以茅台酒为代表的酱香型白酒理化指标研究的序幕,随后的茅台二期试点,研究人员采用纸层析的方法定性出茅台酒中的48种微量成分。之后,日本学者采用气质联用方法在茅台酒中检测出168种微量成分。      目前,应用全二维气相色谱与飞行时间质谱联用(GC×GC-TOFMS)技术,已经检测出大曲酱香酒中的可挥发和半挥发成分 873 种,其中:酯类 380 种,酸类 85 种,醇类 155 种,酮类 96种,醛类 73 种,含氮类 36种,其他类 48 种。其中包括了163 种的“放香”成分和28种的空杯留香成分。      虽然关于酱香型白酒风味组分的研究已开展了许多年,但关于酱香型白酒的主体香气成分一直尚未形成定论。学术界对于酱香型白酒主体香味成分的推定,主要存在:4-乙基愈创木酚说,高沸点酸类和低沸点酯类的复合香说,吡嗪类化合物及加热香气说,呋喃类和吡喃类化合物说等几类学说。      上述关于酱香型白酒主体香味成分的学说,虽然都还未得到实验数据的系统证实,但通过对酱香型白酒与其他香型白酒在风味组分上的差异性分析,一般认为酱香型白酒具有以下几个风味特征:1.  有机酸含量高;2.  己酸乙酯含量低;3.  醛、酮类含量高(特别是糠醛含量为所有香型白酒之冠,异戊醛、苯甲醛、丁二酮、3-羟基丁酮含量也高);4.  含氮化合物含量为各香型白酒之最(其中尤以四甲基吡嗪、 三甲基吡嗪的含量最为突出);5.  正丙醇、庚醇、辛醇含量也相对较高。适量饮用的舒适性      优质的大曲酱香酒,适量饮用后那种温热醇厚的弥散感会传遍全身,使人有如沐春风的温暖感觉,不剌喉、不口干、不上头、不宿醉,翌日醒酒后身体和精神没有不适感。舒适愉悦的饮后体验,是优质大曲酱香酒健康属性的重要印证。      大曲酱香酒采用高温馏酒的传统工艺取酒,最大程度地剔除了饮后容易使人嗓子发干、头晕、胀痛的低沸点物质,有效保留了高沸点、难挥发的多种有益香味成分。大曲酱香酒的有机酸含量高、种类丰富,适当的酸能增加酒体的醇厚感,降低醉酒的程度,有利于减轻饮后的不适感。大曲酱香酒的各种风味物质在酒体中的含量适中、比例适宜,饮用中能产生令人愉悦的独特迷人香气,饮用后使人精神放松、身心愉悦。      适量饮用大曲酱香酒,还可以提高饮用者的神经兴奋程度,增加兴趣值,提升对事物的关注度,增加身心灵等各方面的满足感。一个更为有趣的现象是,通过测评数据发现:盘勾酒和成品酒中的老酒,饮后舒适度明显优于新酒,储存年份越长,酒体的饮后舒适度就会越好。      大曲酱香酒的微量香味成分多达1400种,其中有20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成分,如酚类、吡嗪类、呋喃类、肽类、萜烯类等,这些微量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能抑菌和杀菌、抗氧化、消炎、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保肝护肝等。但要使这些微量成分充分发挥其健康属性,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适量饮酒、健康饮酒”,只有科学、适量、健康饮酒,才能达到愉悦身心、强身健体的作用。正宗产区      关于茅台镇美酒最早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史记·西南夷列传》:公元前135年,唐蒙出使南越(今茅台镇所在的仁怀市一带)时,喝到了当地的枸酱酒,觉得味道十分独特,于是便带回长安献给汉武帝。汉武帝饮后大赞“甘美之”,留下了“唐蒙饮枸酱而使夜郎”的佳话。到了清中期的1704年,茅台镇最早的烧房之一“偈盛烧房”将其生产的酒命名为茅台酒。据《旧遵义府志》记载,道光年间“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说明此时的茅台镇已有了初步的酿酒产业规模。      长期成规模的不间断酿造活动,形成了茅台镇核心产区十分独特的酿造微生态体系,酿造过程及环境中有着多达1946种微生物,其中细菌类1063种,酵母菌和丝状真菌类微生物883种。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在不同制酒阶段微生物的种类和菌群也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轮次的基酒风格。同时,茅台镇的微生物体系是复杂的网状拓扑结构,群落结构较为稳定,为优质大曲酱香酒的生产提供了稳定的微生态系统,进而反哺(驯化)了利于酿酒的微生物种群和数量。这也正是离开茅台镇酿不出好酱酒的根本原因。

苛刻原料      酿酒用的高粱,选用仁怀周边黔北或川南的优质红缨子高粱,成熟后的籽粒呈红褐色,坚实饱满,粒小皮厚,断面呈玻璃质状,吸水量低,糯性好,耐蒸煮、耐翻糙。水分含量不超过14.0%,容重不小于780g/L,千粒重13-25克,总淀粉含量55-75%,支链淀粉含量占总淀粉含量的88%以上,单宁含量1.0%以上。是酿造包括茅台酒在内的优质大曲酱香酒的绝佳原料。      制作高温大曲用的小麦,主要选用河南、安徽两省的冬种小麦,感官指标要求颗粒均匀、饱满、皮薄、无虫蛀、无霉变、夹杂物甚少,色泽为淡黄色、形状为粒端不带褐色的蛋型(椭圆型)。水分含量不超过13.0%,容重不小于710g/L,千粒重不低于38克,粗淀粉含量60%以上,粗蛋白含量10%以上,硬度不超过55。复杂工艺      一瓶优质大曲酱香酒的生产,涉及5大工法(制曲、制酒、储存、勾调、包装),30道工序,165个关键工艺控制点。      更有白酒泰斗季克良先生,用60年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出茅台酒生产工艺之1、2、3、4、5、6、7、8、9、10的酿造密码:1(一年一个生产周期)、2(下沙糙沙两次投粮、阴阳两种发酵方式)、3(酱香、窖底、醇甜三个典型体)、4(四十天高温制曲)、5(五月端午踩曲)、6(六个月大曲陈化)、7(七个轮次取酒)、8(八次发酵)、9(九次蒸煮)、10(十大工艺特点:三高--高温制曲、高温发酵、高温馏酒;三低--酒醅水分低、大曲糖化力低、产酒率低;三多--轮次多、用曲多、耗粮多;一少--辅料用量少。精心勾调      大曲酱香型白酒因生产工艺独特,历来讲究勾调。勾调作为酿酒中的特殊技术,是生产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酒体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勾调是指在产品出厂前,将不同轮次、不同典型体、不同酒度和不同酒龄的基础酒互相搭配组合(即通常所说的“勾酒”),以调整酒体的感官特征。通过勾调,可以实现酒质统一,保证产品质量的长期稳定性。      大曲酱香酒的勾调方法较多,目前大多数的酒厂采用大综合法,按照其工艺流程,先确定标准型风格酒,再选出基础酒的范围,逐坛进行尝评,添加调味酒,反复品评对比,然后按比例勾调,经贮存后再进行质量检验。      勾调工作主要凭借实践经验,把握住优质基础酒的特点,即无色(或微黄)透明,闻香舒适,酱香突出,放香幽雅,口感醇厚,回味悠长,稍带舒适的微酸味,空杯留香持久。这种感官特征的酒样,经过检测后各种微量香味成分大多数与企业质量标准相吻合。

长期储存      坚持使用陶坛长期储存,是优质大曲酱香酒的时间密码之一。经科学研究发现,陶坛的微孔结构有利于基酒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通过微孔可以挥发出基酒的低沸点刺激性物质,而空气中的氧气进入陶坛可以促进基酒的化学反应;同时,陶坛自身富含的微量金属元素,对基酒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可以进一步促进坛内基酒老熟。      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酒体风味会更加平衡协调,口感更加醇厚细腻,从而造就大曲酱香酒越陈越香。需要注意的是:包括成品酒的长期储存,都需要一定的科学方法与合适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才能保证酒体的稳定提高及包装完好。

声明:白酒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mayi@126.com
酒柜网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