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嘲笑,但请别说我在“躺平”

2024-10-21 白酒文化 万阅读 投稿:本站作者

你可以嘲笑,但请别说我在“躺平”

自2018年以来,全球葡萄酒消费量的下降趋势相对稳定,而中国每年的葡萄酒消费量下降加剧了这一趋势。自2018年以来,中国的葡萄酒消费量平均每年下降200万升。OIV称,它在压低全球消费数字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2023年,中国的葡萄酒消费量暴跌24.7%,与2018年的消费量相比下降了61.36%,中国为世界第九大葡萄酒消费国。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全球葡萄酒消费的普遍下滑主要源于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实施的严格封锁措施。这些限制措施从2020年开始严重影响了主要葡萄酒市场,并在整个疫情期间继续影响这些市场。然而,2021年,随着疫情限制的放松、酒店业的重新开放以及社交聚会和庆祝活动的回归,葡萄酒消费出现了短暂的复苏,这提振了许多国家的需求。但是数据不会骗人,中国葡萄酒无论是消费还是产量,似乎都到了一个让人“嘲笑”不行的地步。

选择躺平,还是继续“折腾”?

在葡萄藤下,中国的葡萄酒产业似乎正享受着一场悠长的午睡。但别被这悠闲的表象迷惑了,其实它正悄悄地蓄势待发。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看似躺平,实则暗流涌动的中国葡萄酒市场。根据Statista的预测,中国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群体,热衷于线上购买葡萄酒,超过53%的酒类购买者使用电商平台,几乎是其他主要市场(直营渠道与商超渠道)的两倍。同时,在线下消费的数据也较往年有所增加。在美团发布的2024年酒吧指南,全国40城共630家特色酒吧中,今年以来酒吧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90%。疫情后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提升使得低酒精含量及侧重健康的葡萄酒更受青睐。“葡萄酒旅游”已成为中国消费者新的旅游目标,国内外的葡萄酒产地吸引了不少中国消费者前往打卡。中国的葡萄酒产区分布广泛,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土条件。这些多样化的产区为中国葡萄酒的多样性打下了基础,同时因为其配套的延伸行业带来了无限可能,这种地缘优势,成为国外产业无法大规模复制的根本,所以中国葡萄酒应该在自己的步调中走出自己的模式。加之近年来,中国葡萄酒企业在提升品质上下了不少功夫。以宁夏贺兰山东麓为例,这里的葡萄酒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精心的酿造工艺,已经开始在国际上获得认可。可是这些独有的优势,却因国人仍然倾向于选择进口葡萄酒,国内消费者对国产葡萄酒的认知度与品牌认可度不够高,成为是困扰中国葡萄酒发展进程的重大难题。

长期主义下中国葡萄酒其实没有停下步伐

因为葡萄酒的起源,还是要从国外去追溯,它们的酿造远远比我们要先进成熟得多,中国人这种“追根”的心态作祟,影响着消费市场的判断。但如何扭转这一劣势,不妨让我们观察邻国日本。日本的葡萄酒生产始于16世纪,最初由葡萄牙传教士引入并开始种植葡萄。1875年,日本第一家商业酒厂在山梨县成立,标志着日本葡萄酒产业的正式起步。初期,日本葡萄酒主要使用山梨当地的葡萄酿造,并仅供当地人消费。20世纪70至80年代,日本开始认真学习先进经验,改变酿酒工艺,葡萄酒的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一时期,日本葡萄酒产业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开始形成一定的规模。这个发展轨迹听上去是不是很熟悉?是的,与日本第一家商业酒厂一样,中国的第一家葡萄酒企业也正是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造就的。1892年,山东烟台张裕公司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葡萄酒生产酿造。可以说,中日在葡萄酒国民接触的时间段几乎同时,但为何日本消费者对自己本土对葡萄酒有着推崇式的喜爱呢?这与本土教育理念有着一定的关联。在日本大部分消费者心中,国产食品就意味着安全、放心,价格贵点也理所当然。可喜的是,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并推动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中国行业组织也在积极行动,抓住行业机遇期,为本土品牌摇旗呐喊,积蓄能力。北京酿酒协会新近成立了葡萄酒专业委员会,旨在加强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葡萄酒的整体品质和竞争力;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今年启动实施了“龙行高校”等活动,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培养更多的葡萄酒专业人才,为中国葡萄酒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葡萄酒产业正在向市场打出属于自己的标签——“中国葡萄酒当惊世界殊”。这一口号不仅体现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也预示着中国葡萄酒将在未来的国际舞台上展现出更加惊艳的表现。总之,中国葡萄酒产业看似被嘲笑“躺平”,但它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葡萄酒正在慢慢崭露头角,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魅力。未来,随着品质的提升和品牌的塑造,以及行业组织的积极推动,中国葡萄酒有望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所以,当你听到有人说中国葡萄酒不行时,不妨告诉他:“等等看,好戏才刚刚开始。”

声明:白酒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mayi@126.com
酒柜网
广告位招租
广告位招租